第一次波士頓工作坊內容速記
以下為花蓮參與 MIT REAP計畫的緣起,以及 Team Hualien 參加第一次在波士頓舉辦的工作坊學習重點。
MIT REAP 是什麼?
麻省理工學院的區域創業加速計畫 (MIT Regional Entrepreneurship Acceleration Program, 簡稱
REAP) 是一項全球性倡議,旨在透過強化以創新為主的創業生態系統,以促進全球各地區的發展。
台灣的花蓮縣將透過這項為期兩年的計畫促進長期的經濟成長,並以「福祉經濟」為核心,推動區域邁向永續發展。
花蓮申請參加 MIT REAP 的原因
把 MIT REAP 帶進花蓮縣,讓花蓮在提升本地的創業力往前跨了一大步。這項倡議旨在匯聚來自政府、學術界和私營企業等多領域的利害關係人,共同創造有利於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合作環境。
花蓮縣參與MIT REAP的主要目標
- 促進合作:加強花蓮所有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合作,包括公民、非營利組織、學術機構、政府機構以及私人企業。
- 推動創新:使花蓮成為創新型城市,鼓勵跨部門和產業開發與實施創新的解決方案。
- 強化生態系:建立包含主要利害關係人且支持新創與中小企業的創新驅動創業生態系。
- 開放又好玩:當大家玩得開心,就會有更多人想來,我們要讓花蓮成為一個大家都想造訪、移居、創業及成為社區一份子的地方。
希望達成的成果
- 經濟成長:通過增加創業活動、創造就業機會和淨人口成長來促進本地經濟。
- 永續發展:在政府和產業中推行永續實踐,以確保長期的經濟健康。
- 技能提升:提供培訓與發展機會,提升當地勞動力的技能。
- 一個有活力的社區:基於福祉經濟原則,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與機會。
小結
花蓮透過落實MIT REAP,可望帶動花蓮的轉型。透過集結多元利害關係人的力量,這項計畫旨在創造一個蓬勃發展的創業環境,推動創新、經濟成長和永續發展。
行動就是力量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校徽展示了「Mens et Manus」的理念,意思是「心智與實作」。這一校訓反映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育理想,特別強調實用教育。校徽同時象徵科學與藝術,兩者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眼中同樣重要,並無高低之分。
麻省理工學院的區域創業加速計畫(MIT REAP)就是「心智與實作」或「理論與實踐」以及「科學與藝術」理念的具體體現。and arts.”
播種與收穫
In English, the word ‘reap’ means to harvest. Before one can harvest, one must ‘sow.’ 英語中,「reap」的意思是收穫。然而,在收穫之前,必須先「播種」(sow)。

這正是「REAP」計畫名稱中隱藏的文化內涵。著名的聖經經文說道:「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此時對花蓮來說,正是播種的時刻。
《破碎的夢想大道》(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REAP 計畫的誕生跟哈佛教授 Josh Lerner 的研究息息相關,Lerner在2009年出版《破碎夢想大道》(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一書,MIT 教授Scott Stern 說此書是「必讀」。
許多國家的政府看到矽谷成功後,都希望複製矽谷模式,在國內打造矽谷。然而這並非想像中容易,儘管有少數成功案例,絕大多數政府打造「下一個矽谷」的嘗試都是以失敗告終。失敗原因百百種,但通常是因為缺乏明確的策略或計劃。除了資源被丟到無效的方案外,因為計畫欠缺長期的願景,所以也沒有後續行動。
該書最重要的結論之一就是:「政府無法決定市場的演變,必須學會擔任催化劑,在此同時,體認自己(政府)在刺激創業方面的能力相當有限。」
換句話說,政府不是魔術師(儘管政府很願意相信自己是)。政府無法像哈利波特一樣揮一下魔法棒,就能讓一個新矽谷在自己的國家出現。
創新生態系利害關係人模型

在麻省理工學院 REAP 的創新生態系統利害關係人模型中,有五個主要的利害關係人。這五者都很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生態系統就難成功。
在這個模型中,創業者位於頂端,因為創業者是創新最重要的驅動力。他們擁有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推動變革的動力。
沒有人掌控創業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無法強制創業活動的發生。成功的創業者是一種自然出現的現象,只有在適當的條件下才能誕生。
這個模型的目的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作用,是為創業者創造一個讓他們可以自然出現並且茁壯成長的環境。除了企業家,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大學/研究機構,政府,企業,風險資本
每個人都是利害關係人 – 身為花蓮人,我們也都是利害關係人,也就是說,花蓮的未來和我們的利益有關。我們希望看到它的成長與繁榮。這正是利害關係人的定義:我們擁有共同的利益。有些人代表不同的利益類別,但我們的目標一致。
麻省理工學院的變革理論:REAP 框架
要打造一個創新生態系統,需要以下三個重要的部件。Scott Stern 說:「如果你能正確處理這三件事,就幾乎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第一是系統。
第二是利害關係人。
第三是策略。
要讓這三部分協作其實很難,尤其是溝通與行動最難。
要將系統應用於所在區域,我們必須:
了解我們的潛在優勢與瓶頸
制定策略性的干預措施 以實現目標
針對想要得到的某些成果 決定優先順序
確定一場必贏的戰役 (MUST-WIN-BATTLE) — 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只有19到20個月左右,REAP將於2026年6月結業。
我們能做什麼能讓每個人都想參與?
要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做的事情對嗎?
我們正在尋找讓利害關係人參與和投入的新層次。我們要如何改變才能真正完成工作?這不是一切照舊的時候。
範例:墨西哥蒙特雷市
聚焦於以下方面:
- 協作中心
- 透明的溝通
- 不同社群的交流
- 創業導師
- 開放式投資
- 讓 IDE 成為大學的優先考量
教授們聽完花蓮團隊簡報後的提問:
Fiona: 你會專注於哪些領域來發展 IDE(創新型企業)? 強項包括:福祉、農業、韌性。
Lars: 簡報提到法規限制。然而,如果執行得當,法規也可以成為幫助或資產。
如何改變法規以服務於你的區域?
如何將法規用作工具?
如何利用法規來促進特定產業?
Scott: 如何利用「超高齡」人口的優勢?如何釋放這些潛力,同時發掘在地僑民的力量——例如,那些已離開花蓮但依然對這片土地懷有深厚感情的人?
傳統中小企業 (SME)vs. 創新型企業(IDE)
MIT REAP 計畫更專注於發展創新型企業(IDE),儘管中小企業(SME)同樣會隨著生態系的整體成長而受益。
中小企業 (SME) 通常規模較小,且很可能保持小規模。目標市場通常是本地市場,例如咖啡館、餐廳、民宿。成功的 SME 可以實現正現金流,其收入以線性方式增長,但通常成長會碰到上限。
創新型企業 (IDE) 從一開始就具有全球視野,專注於如何做大並產生巨大影響。目標是國際市場,涉及更多資金、風險和複雜性。IDE 由於是創新驅動,通常在初期需要大量投資,因此會經歷負現金流的階段,但最後有機會出現指數式成長。
獎勵措施會決定結果
你想要什麼結果?那就創造相應的激勵措施來實現這些結果。
例如大學教授都想獲得終身教職(tenure),那是因為大學創造了終身教職的這種激勵機制。
如果要求是發表論文,教授們就會寫更多論文。
如果要求是專利,教授們就會申請更多專利。
如果要求是參與創業,教授們就會積極參與創業活動。
這就是所謂的策略性干預措施。大學為教授設置的激勵機制就是以政策為主的干預措施。
MIT 高度重視「心智與實作」(Mens et Manus)。成功的教授應參與專利的創造,並將這些專利應用於創業。這也是 MIT 能夠孕育眾多新創企業的原因之一。成功的新創企業是 MIT 精心設計激勵機制所實現的策略性成果。
獎勵措施決定結果!
獎勵措施決定結果!
獎勵措施決定結果!
對於任何政策、法規、激勵或限制,始終要問:為什麼?

為什麼這項政策? 為什麼這條法規?為什麼這項限制?
我們希望達成什麼目標?這項行動我們想達成的結果是什麼?有哪些不想要的結果?
創新能力 (I-CAP) vs. 創業能力 (E-CAP)
MIT REAP 區分了創新能力 (I-CAP) 和 創業能力 (E-CAP),以突顯推動經濟增長和競爭力的生態系統不同面向。
創新能力 (Innovation Capability,簡稱 I-CAP):
• 重點:開發新想法、技術和流程。
• 組成:研究機構、大學、研發部門,以及創意與實驗文化。
• 成果:創造創新的產品、服務或流程。
• 重要性:I-CAP 對於開發新技術並推動知識進步至關重要,為商業化奠定基礎。
創業能力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簡稱 E-Cap):
• 重點:有效地將創新推向市場。
• 組成:企業家、投資者、支持網絡、政策,以及冒險精神與商業敏銳度的文化。
• 成果:成功將創新商業化,創造新業務、就業機會及經濟增長。
• 重要性:E-CAP 對於將創新轉化為可行商業模式至關重要,確保創新對市場和社會產生影響。
為什麼區分這兩種不同能力很重要?
• 平衡的生態系統:一個地區需要同時擁有 I-CAP 和 E-CAP 才能蓬勃發展。高創新能力但缺乏創業能力會導致創意無法落地;而創業能力強但創新能力不足則可能導致市場飽和,缺乏差異化。
• 策略性發展:理解這種區分有助於地區辨識生態系統中的缺口。例如,一個地區可能擁有強大的研究機構(高 I-CAP),但缺乏商業化創新的基礎設施(低 E-CAP)。
• 政策與支持:針對兩種能力制定策略,能創造更穩健的生態系統,推動永續經濟發展並建立競爭優勢。
每創造一個創新型企業(IDE)工作機會,最多可帶動 5 個 傳統中小企業(SME)工作機會
IDE 不僅創造新的工作崗位,還會帶動對 SME 職位的需求。每新增一個 IDE 職位,預計會額外創造 5 倍的 SME 職位,例如服務生、超市員工、遛狗員、個人健身教練等。
某些 IDE 的就業結構會是較深的堆疊情況,例如: Commonwealth Fusion 創造許多非常堆疊的工作機會,因為這是一個高度工程化的問題。物理技術(照理說)已經完成。而其他 IDE 的就業機會就是比較淺層的堆疊情況,例如 Instagram 被 Facebook 以 10 億美元收購時,只有 13 名員工。
總結:I-CAP專注於創造新知識與創新。E-CAP確保這些創新能成功推向市場。這兩者對於一個蓬勃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花蓮的I-CAP
花蓮擁有兩所優秀的大學,每年培養出大量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但由於缺乏機會,大多數人並未留在花蓮。像許多地區一樣,花蓮正面臨「人才外流」的問題。學生通常前往台灣西岸,因為那裡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從生活方式的角度看,那裡高度工業化且污染嚴重。花蓮擁有台灣最好的空氣質量,這是無價且不可替代的。

花蓮應該思考如何在發展的同時,不犧牲這些自然優勢,也不失去我們作為花蓮人引以為傲的核心特質。
個人的影響力
一個人也可以對整個創新生態系統產生重大改變。
例如:
• Brad Feld 在科羅拉多州 Boulder 的貢獻,幫助當地成為創新中心。
• 比爾·蓋茲(Microsoft) 將西雅圖打造成科技重鎮。
• 霍華德·舒爾茨(Starbucks) 重塑了咖啡文化並提升了西雅圖的國際形象。
• 傑夫·貝索斯(Amazon) 徹底改變了電子商務和物流,並進一步鞏固了西雅圖的地位。
在花蓮,我們需要改變思維,避免與台北、新竹、高雄等地的內部競爭,轉而專注於如何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真正的競爭來自全球:花蓮的競爭對手不是台灣其他城市,而是國際上的其他地區,比如湖南或休斯頓。
要專注於我們的核心優勢。
例如: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專注於其「海洋超級聚落」(Ocean Supercluster)。這是該地區的自然競爭優勢。雖然它在生物技術上可能沒有純粹的競爭優勢,但在「海洋生物技術」領域卻擁有競爭力。
專注於自己地區的獨特性 (做你自己 – 這是唯一適合你的位子)。
– – –
創新生態系統可以包含不同的區域,創新與 IDE(創新型企業)的理念可以成長、擴散,並溢出至更廣泛的區域。
– – –
在 MIT REAP 第二期的沙烏地阿拉伯團隊,最初忘了邀請創業者這個重要角色加入團隊。後來他們找到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創業者,竟成為促成該國轉型的關鍵轉折點。這位女性創業者不僅改變了女性對創業的態度,也改變了社會對女性參與創業的看法。
– – –
經濟生態系統的維護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
• 寶麗來(Polaroid):這家創新公司在1940年代於劍橋成立,曾是「當時的蘋果」。但寶麗來最後卻因為柯達的競爭與立可拍技術變革落得破產結局。
• 波士頓失去了計算機產業(例如 Wang、DEC)。
• 劍橋 NASA 計畫中止(因甘迺迪遇刺)。
• 波士頓/劍橋錯失了 Shockley 半導體,促成了矽谷半導體產業的誕生。
創新法規對於促成波士頓/劍橋生物科技的興起扮演關鍵地位。
波士頓/劍橋目前正因生物技術產業迎來繁榮期。Kendall Square 的新建築顯示了全球資金的大量流入,但這個浪潮會永遠持續下去嗎?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並不會。
再強調一次:沒有人能掌控創業
麻省理工學院是以使命為導向的機構,並且通過政策來鼓勵創業。建立成功的創業生態系統需要生態系統內部的協作,包括 I-CAP(創新能力)、E-CAP(創業能力),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從而實現經濟影響。
永遠要問: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在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我們試圖達成什麼目標?
全球創業活動正在崛起,原因包括:創業變得更加容易,社會對創業的接受程度提高了,風險投資(VC)數量的增加。
我們要用適當的獎勵措施,來獲得期望的結果。
Startup Cartography project
這個專案運用商業註冊記錄和預測分析來開發創新指標,評估在不同地理和時間範圍內的創業活動的數量、品質和表現。主要統計數據包括:新創企業形成率 (SFR), 創業品質指數 (EQI),區域族群創業潛力指數 (RECPI) ,區域創業加速指數 (REAI)。
這些指標用於分析並視覺化創業生態系統。這個專案涵蓋了4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26年的數據,幫助識別高增長創業的趨勢和區域差異。這些發現突顯了創業質量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角色,並提供了如何更好地培養和推動高潛力新創企業的洞察。
改變社會對創業的態度:
挪威REAP團隊中的一些成員決定專注於改變挪威社會對創業的敘事與看法。因為挪威是一個非常富裕且穩定的國家,因此創業精神並不被廣泛推崇。很多人會認為:「為什麼要創業?挪威已經這麼富有了,主權財富基金擁有全球2%的資產,創業似乎沒什麼必要。」
The Engine 加速器:麻州的 “硬科技” (Tough Tech) 中心
麻省理工學院的 The Engine 加速器專注於「硬技術」(Tough Tech),The Engine 加速器與 Engine Ventures 投資機構配對,支持有前景的創新型企業。
—————
如何打造永續的「獨角獸」:來自150位創辦人的經驗與學習
作者:Imran Sayeed + Nagarjuna Venna
阻礙公司成長的前三大障礙:
- 人才挑戰:如何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找到合適的人才,並在適當的時機調整人員。
- 調整方向:如何在保持成長的同時進行方向調整(Pivot)。
- 市場策略:如何正確制定並執行市場進入策略(Go-to-Market Strategies)。
最大的挑戰:
創業前期,找到產品的切入市場
專注於團隊,而非個人
政府如果說要吸引新創企業,最好是說真的!
政府需要去除繁文縟節,讓新創企業更容易創立、運營並取得成功。
政府應該要提出鼓勵新創企業的支持措施,並且鼓勵政府部門設計激勵措施,購買新創企業的產品或服務。